借助第三方功能,完成自己业务闭环,早已是家常便饭。而每一桩‘第三方插足’都有它的无奈和故事。今天就聊一聊这个汤剩饭的话题:第三方登录和支付。
移动App登录方式,基本已经沉淀了这三种:账号密码、手机邮箱验证码、第三方账号登陆。随着社交类霸主的稳固,很少注册账号密码(与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群有关),多的是第三账号登录。第三方登录就是借助第三方应用的接口实现用户登记,比如常见的三家:微信、QQ、微博。毫无疑问,这是看上了小三的大腿,可以抱。
(1)简化注册环节,减少可能因为注册繁琐带来的用户损失。
(2)关联账号,形成社交群落之间的呼应,有利于用户生态链的搭建。比如:用户可以把平台上的某些内容一键第三方平台;
(3)获取用户的一部分已有信息,比如用户信息或流量资源。
(4)节省用户的记忆成本。用户在使用多个应用时,只需使用第三方登录即可,无需记得每个平台的账户和密码;
(1)第三方账号给的资料完善度和安全性不好把控。
比如你期望获取QQ中的头像、昵称、年龄、地区,但是QQ可能只给你头像和昵称。
又比如有一天第三方封了接口,那么第三方登录功能就停摆了。还有注销了第三方账号的情况。
(2)第三方登录方式,对用户来说不一定就是省时省力的渠道。因为相关法规的要求很多APP是需要用户手机号的,而第三方登录并不能获取用户已经提供给第三方的手机号(用户隐私)。
因此对用户来说常常是使用第三方登录后,仍然要跳转到验证手机号的界面,还不如直接使用手机验证登录。
(3)后台创建了自己的账户体系时,若没有设计好合理的第三方和本地账户对接的方案,会导致同一个用户在平台上有多个账号的情况发生。
知道了第三方登录有如此这般的优点和缺点,但迫于它又确实是能够为用户一定程度上带来便利,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折磨自己折磨设计然后折磨开发工程师,以此来尽可能带来一个比较和谐的用户使用体验。
支付很常见,社交应用的虚拟礼物购买、知识平台的付费学习等。在设计App的支付功能的时候,主要注意的是要从安卓和iOS两个系统的角度区分设计。
首先明确一个常识,就是支付必须是有资质的支付平台才能进行操作处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的电商公司的交易要经过支付公司的结算才能拿到钱,比如paypal、腾付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网银在线等。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小三,本质上也是因为迫不得已。那么有哪些猫腻呢?
安卓系统接通第三方支付体系还是比较友好的,通常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手续费也不高。调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会返回其绑定的银行卡或者余额,可以作为业务数据保存在后台。(现在是否可以就不知道了)。有时候前端感受不到这个数据,产品经理应该知道,作为功能扩展的考虑因素。安卓作为“亲近屌丝”市场的系统,在价格方面比较直男。你充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用户体验也会好。手续费不会很坑爹。扩展性也比较强。但下面这位就不太地道了。
苹果手机(iOS系统)正常来说只能调用苹果支付,苹果顺带扣的手续费比较高。这就是门槛高。眼光向上看的那种小三。
虚拟支付的时候,安卓是可以使用任意金额充值的,但是苹果手机对特定的原币,只能选择固定的金额。这个是因为苹果公司将充值金额本身固定了,当成一个一个的商品对外出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苹果设定的金额是9元,那么就就要花费若干元去获取9元的等价币。如下图就是苹果提供的清单,比如可以购买的价格列就是需要支付的金额,收入列就是扣掉手续费之后有效的金额。
可以看到花6元钱,在苹果这里只剩下了4.12元。
这就是为什么陌陌同样是充值6块钱,安卓系统给60个虚拟币,苹果只给42个币。因此这个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不友好的体验。但为什么还要使用呢?因为用了苹果的系统了,不得不低头。
互联网似乎在打破信息差异,但似乎又在重塑新的差异。iOS的支付可见一斑。
对于设计者和用户,需要了解这样的坑,参与到设计方案或付费方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