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悉达多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天之骄子,还属于印度最高等级的姓氏—婆罗门,父亲和母亲都对他给予很高的厚望,但是已经拥有了一切的悉达多,并不觉得的满足。
他认为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这种让众人艳羡的生活,对于悉达多来说却是一场酷刑。他每日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感觉自己的灵魂永远得不到安稳。
直到有一次他看到去朝圣的沙门,一瞬间觉得自己的思想被洗涤了,那时候他就决定离开家庭,不顾父母的反对,去寻找自己的朝圣之路。
在悉达多看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遵从自己的直觉和信仰,不要在乎外界的干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寻找自我的关键。
2、“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批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悉达多和果文达一起离开家庭,踏上苦修之路,两个人经历了一路的颠沛流离,终于聆听到了佛陀的教义。
在聆听的过程中,果文达被经文中的奥秘所吸引,决定皈依佛门。但是悉达多却意识到知识是可以传递的,但是智慧却不能,他发现了经文中的不足之处,所以再次选择离开。
我们每个人其实只需要为自己做出选择,然后为选择负责就够了。如果一味地关注别人,只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倒不如对自己多加审视。
3、“一切都是必然,因此这一切只需我的欣悦赞成;万事都是圆满,因而世间没有一物能伤害我。”
世间的一切幸福和苦难都是有定数的,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经历这些。所以我们应该允许一切发生,接纳所有的不完美,毕竟人活一世,从来都不会事事顺心。当我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就不会被困难打败。
4、“过去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万法皆如,俱入目前。”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已经流逝的时间没有办法再去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把握不了那些充满未知的东西。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没有什么比现在正在经历的更加珍贵了。
5、“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望与异象出来的世界、 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 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 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当意识到“智慧”只能靠自己去顿悟时,悉达多又一次觉醒了。这一次他不再追求苦修,而是真正跟随自己内心的世界,回到世俗之中,沉沦于贪欲的世界中。
悉达多始终逼迫自己保持着一分清醒救赎自己,直到有一天他再次顿悟。在悉达多看来只有经历了堕落,才可以更好地抵御世间之恶,同时也要认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保持对它的热爱。
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一场对自我内心的不断磨合,谁也无法逃脱在痛苦和快乐之中不断修炼。但是很多人像悉达多一样,终其一生,不过就是为了回到自我。
如果你曾经陷入过虚无主义无法逃脱,甚至思考自存在的意义,你试图反抗外在环境对你的条条框框,但是又不得不费尽心思的包装自己,一边对现实生活产生懈怠,一边又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和追求,那你一定能读懂《悉达多》的震撼。
最简单来说,在世俗的眼光中艰难前行的我们,是不是在按照别人的标准伪装自己的时候,也会有那么一瞬间坚持自己定义自己,这也许就是大家依然再读《悉达多》的原因。
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像悉达多那样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忍受着争议,踏上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和幸福的权利。
在被世俗定义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看看自己的内心,用“平和”和“包容”好好地接纳自己,好好地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