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符河古称玉河,在济南水系版图中,曾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承担着农田灌溉、引水分洪、回灌补源的基本功能。
近年来,经过生态补源等综合治理,玉符河沿线呈现出一派草木葳蕤、鱼翔浅底的生态底色。在“生态流量”的带动下,玉符河的人气流量、经济增量随之不断提升。这条昔日的季节性河流,已经成为济南乃至周边市民群众戏水休闲的新宠儿。然而,从“网红”到“长红”,玉符河的滨水“流量”密码还有待破解。
滨水休闲:市民戏水纳凉新体验
盛夏的济南,气温节节攀升。每到周末,玉符河宅科段就变身水上乐园,来嬉戏玩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济南市民杨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不仅喜欢带着孩子来此捉鱼捕虾、享受清凉,还会约上三五好友,到河边的露营地打牌休闲。“感觉玉符河挺不错的,之前来的时候只能玩水,现在还建了露营地和亲子乐园,能玩的东西更多了。”她告诉新黄河记者。
“济南的夏天比较热,玉符河是一个亲水的好地方,而且周边建起了一些设施,这些都是有吸引力的。”对于玉符河的火爆,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董彦岭说,这种现象对城市建设是一个启发,可以发掘一些消费热点和文旅热点,然后做强做优滨水休闲带,进一步提升功能,优化周边环境,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休闲和消费场所。
避免内卷:进行准确定位统一规划
露营地、儿童乐园、玉符溪谷景区……越来越多的业态出现在玉符河两岸。今年2月,“玉符泉源”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将玉符河及沿线11个村庄连片打造。市中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云介绍,除了铺设绿道和提升绿化外,还新增了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我们打造了石崮霞光、孤崖渴马、宅桥云霓、水村烟雨、桥涵流韵等‘玉符十景’。”
经过多年来的综合整治,这条全长仅41公里的玉符河,正悄然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亲水河。“玉符河下一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准确定位,我的建议是打造周末休闲地,类似南部山区,但层次上不一样,档次也不一样,进行差异化发展。”济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公学国告诉记者,可以借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打造民宿聚集地,将农民的闲置住房改造成民宿,因为靠近济南和泰安,可以承接不少客源。
在公学国看来,无论如何定位,首先要有统一规划,切忌混乱。“不要大家一看,民宿赚钱都做民宿,餐饮赚钱就都做餐饮,一窝蜂地上。”玉符河途经南部山区、市中区、槐荫区、长清区等四个区(功能区),公学国认为,玉符河可以分段规划,比如哪个地方适合发展露营,哪个村以餐饮为主,哪里打造特色民宿,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内卷和同质化竞争。
丰富业态:细水长流打造区域热点
玉符河火爆出圈,也带动了沿线村民收入的增长。“不觉晓·自然聚场”项目负责人王云志称,他们的员工全是当地村民,固定工有10人左右,节假日人多的时候,还会找一些兼职工人,大概20余人。
搞乡村旅游,第一受益人永远是当地村民。“里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乡村旅游自身应带的社会功能,二是如果当地村民不受益,乡村旅游也发展不起来。”公学国说,如果旅游产业给当地带来的是污水横流、物价上涨、垃圾遍地,村民肯定是不愿意搞旅游的,无论是民宿还是活动,都搞不起来。所以旅游和村民受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地村民获得收益,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发展。
要想让玉符河的文旅经济持续发展,造福更多的当地百姓,需要顺势而为。董彦岭告诉新黄河记者,打造区域热点,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当务之急是丰富业态,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服务具有跟随性和可持续性,让大家更愿意光顾这里。比如可以提供一些小而美的业态,类似于小商品、文玩、小孩玩具这种东西,应该比较受大家欢迎。”公学国也建议,可以打造一些村咖之类的场景,这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节庆活动,在不同季节,甚至不同月份举办,带动游客共同参与。
生态底色:贴近大自然会更有吸引力
走在玉符河下游,两岸植物郁郁葱葱,沿线道路宽阔整洁,既可徒步休闲,又可供机动车通行。据介绍,经过2013年启动的综合治理工程,玉符河形成了水库保护区、郊野自然区、回灌补源区、生态休闲区、湿地景观区五大功能区。
济南市对玉符河的整治提升,恰恰印证了其生态河、民生河、网红河的发展方向。“做旅游业态,不管是个人开发还是企业行为,首先要考虑到对生态的保护,需要提前谋划好,否则将来很容易出问题。”公学国说。
“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钢铁丛林,像水、植物这种更贴近大自然的东西,肯定会对大家有吸引力,而玉符河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董彦岭分析称,比如临沂的沂河改造,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对于市民来说,河流是宝贵的财富,大家可以围着河跑步、休闲、吃东西,而且整个城市的风貌一下亮起来了。其他比如潍坊、聊城等城市都比较重视打造有关水的休闲聚集地,这也说明水系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业态的不断丰富、服务的持续优化以及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化,玉符河将不仅是济南市民的“亲水乐园”,更将成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未来,玉符河有望以更加多元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周末休闲的民宿聚落、四季轮替的节庆活动、小而美的文创集市,都将为它注入持久活力。而当地村民的参与和受益,也会让这份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实现“河兴民富”的共赢局面。
策划:李宝玉 记者:王铮 记者:杨璐 记者:杨雯雯 摄影:王铮 摄影:杨璐 摄影:杨雯雯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美编: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