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打实的31条措施,围绕提振消费“连放大招”。南都记者注意到,《方案》强调要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特别提到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将促消费同惠民生、补短板结合起来。
此次提振消费的财政贴息政策有何创新?对于全方位扩大消费需求将释放哪些利好?南方都市报专访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进行解读。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将获财政贴息
《方案》提出,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将促消费同惠民生、补短板结合起来,把促消费工作成效作为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考量。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贴息政策,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落实对符合条件的住宿、餐饮等消费领域市场主体减免有关税费的政策。
其中,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是今年国家财政为提振消费提出的新举措。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一项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支出压力。另一项是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财政对经营主体贷款分类给予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更多优质服务供给。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专家:充分体现了供需双侧协同发力的治理思路
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认为此次政策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工具协同,将财政补贴、贴息与税费减免形成合力;二是对象协同,兼顾个人、企业与行业;三是目标协同,短期刺激与长期转型并重。“一揽子政策组合,充分体现了供需双侧协同发力的治理思路。短期看,政策有助于对冲外需波动,有利于拉动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中长期看,通过消费基础设施升级和服务能力提升,将加速广东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中心’转型。”
刘佳宁表示,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利于降低居民消费成本,释放大宗消费潜力,还有助于赋能服务业供给端,夯实消费升级基础。
“政策对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贴息,直指当前服务供给的短板。以文旅、养老托育、健康医疗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普遍存在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痛点。财政贴息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助力其加快数字化改造与服务创新。”刘佳宁认为,这种“补短板”与“惠民生”的结合,正契合当前“消费复苏不仅依赖需求端刺激,更需供给侧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有利于形成“企业供给能力提升→创造就业与提升收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反哺企业营收增长”的发展闭环。
采写:南都记者 卢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