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肩负光荣使命的中国(山西)第五批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带着祖国亲人和朋友的祝福,踏上了非洲这个有蔚蓝天空与海洋的国家,开始了为期60天的卫生援外任务。
据了解,在香港共享基金会的组织下,根据省、市、区各级卫健部门安排,晋城市眼科医院共选派8名优秀医护人员整建制组建国际医疗队,其中6名女性,2名男性党员,00后护士张诗琦则是刷新了援非医疗队最年轻的纪录。
在非洲布提塔朱拉里,共享基金会人员、志愿者和医疗队,这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共同组成一个密切协作的大家庭,他们将在2个月时间内为塔朱拉人民完成1000例以上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开展工作近一个月来,面对简陋有限的医疗条件,医疗队员们克服设备不足、药品短缺、病人角膜病变等多重医疗困难,每天都是“满格”状态,队长田妍及孔云雷副主任医师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在有限的器械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合并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黑核等高难度白内障手术;胡冬生、赵强两位医生精心细致的筛查,尽最大条件留下满心欢喜前来就诊的患者,给他们以复明的希望;张娟护士长精准的术前生物测量为手术安全和疗效护航;护理人员王贝贝、张䶮、张诗埼用自己的行动和温暖,给予患者力量和安慰,让非洲百姓感受到来自中国护理的温暖。
晋城市眼科医院眼二科副主任孔云雷作为第五批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的一名眼科医生,刚到塔朱拉的时候,她就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名志愿者的妈妈,这是一名68岁的大妈,因白内障导致双眼几乎看不见,由家人背着前来就诊。
大妈看不见已有数年,但由于惧怕手术,一直未行手术治疗。最终,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才来检查。经详细检查,大妈双眼白内障5级,术前视力也只能看见眼前的几根手指,情况非常严重,再不治疗则会失明。
了解情况后,孔云雷只用了一场10分钟的手术,就快速解决了大妈忍受多年的视力模糊。术后当天复查,摘下纱布后,患者不仅视力恢复到了1.0,原来的近视和散光的问题也一并消失了。“没想到看得这么清楚,要是早一点做就好了!西诺瓦!中国医疗队真了不起!”大妈和志愿者都很激动,在与孔云雷医生合影时不禁脱口而出。
72岁的哒哒(叔叔)来自吉布提,坐轮渡来塔朱拉手术,术前视力仅存光感,视力仅存光感,让大家吃惊的是,因老先生拖延的时间过长,其双眼白内障实在“太老”,晶体已经发黑,属于“黑核”白内障,需要立即进行白内障手术。
据孔云雷医生介绍,“黑内障”常见于超高度近视患者,其混浊现象主要发生在晶状体的核,初时核心显黄褐状混浊,病情逐渐发展后,颜色慢慢加深,最后可变成深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形成黑色内障,这时的晶状体变得又黑又硬,和石头一样。
经过手术,老先生的裸眼视力恢复至0.8,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非常高兴。
16岁的库伊娜因先天性白内障几乎失明——右眼只能看到1米内晃动的手指,左眼仅能感知手部轮廓。中国援非医疗队为她实施高难度手术,克服囊膜钙化等挑战,成功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第一天,库伊娜的视力从“手动/眼前”提升到0.04。当她第一次看清周围的世界时,激动得流下泪水:“我能看见了!谢谢医生!”
在非洲的塔朱拉,中国(山西)第五批援吉布提“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医疗队全体队员们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为患者揭开纱布,看到他们重新焕发光彩的笑脸,感受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走在塔朱拉的街道上,当地民众总会用灿烂的笑容和热情的问候向队员们示意,竖起大拇指的温暖场景日日可见。这份真挚的情谊,不仅仅是对医疗队的认可,更是对中国援非医疗事业的由衷信任与赞许。此刻,"大国外交、医者无国界"的崇高使命有了更切身的感悟。
以专业传播光明,用仁心传递友谊。在非洲的大地上,中国援非医生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无私精神。他们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生命,更用无私的奉献和真挚的爱心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与感激。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为中非友谊和中非医疗合作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