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CIC灼识咨询"2025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成功举办 科创大咖齐聚共话新质生产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0:1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余纪昕 上海报道

4月18日,由CIC灼识咨询主办的"聚力致行·2025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在上海外滩举办。

在当天的峰会上,30余位重量级演讲嘉宾、500多位核心参会代表以及100家"灼耀之星企业"齐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了高质量的一线合作交流。本次峰会聚焦时代变革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旨在为优秀品牌搭建展示平台,消除信息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助力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质生产力融合共生

在首场圆桌论坛"新质生产力下的融合共生"环节中,五位来自智能科技、脑机接口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家嘉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自分享了专业见解。

首先,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在会上分享了对创新企业近年来发展的观察。她指出,"AI文明"时代可能正在到来。自DeepSeek面世以来,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显著降低,未来应用将呈现三大趋势:首先在人才方面,中国超过2000万人的工程师队伍中正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推动变革的脑机科学家,这些人才资源为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在应用场景方面,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不仅为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尝试提供了可能性,更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第三在用户接受度方面,年轻群体积极拥抱创新,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踊跃接受。"我们看好发展前景,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全球领先阶段充满信心。"陈晨星总结道。

关于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点所在,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表示,在机器人智能等级上,梅卡曼德已率先实现L2级别的大规模应用。

“我们通过智能传感实现规划决策,并借助AI技术处理数千万级动作指令,使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目前,我们在L3级别也取得重要进展,已能通过自然语言反馈实现交互。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智能传感技术融入多行业的解决方案中,在应用中去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魔视智能MOTOVIS创始人兼CEO虞正华则认为,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其核心算法的关键环节首先在于环境感知,即对外部世界的识别和理解;其次是相应的规划决策与控制;最后执行落地。随着大模型算法的持续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最直接的应用落地就是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持续跟进算法迭代、优化模型训练,并推进实际部署应用。”

在当下算力需求日益提升的行业趋势下,科创企业应当如何提供独特的市场价值?

后摩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战略副总裁项之初称,“后摩智能希望做边端侧单算力成本最低的芯片设计公司。”他指出,算力确实是当前科技发展最直观的底层支撑,所有芯片都需要提供算力支持。如果将算力简单分为云端算力和边端算力,而其团队目前专注的主要是推理计算,特别是边端侧的推理计算。

“我认为中国市场具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现,而大模型应用领域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大量客户在工业、零售等领域实际应用大模型技术。特别是Deepseek开源后,对边端侧产生了巨大吸引力。许多创业公司原本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大量英伟达设备来训练自己的模型和应用,但有了开源方案后,现在很多小型创业公司都能基于此在各行各业开发所需的销售管理、零售等应用。我们正是在这一领域提供主推理计算芯片;与英伟达相比,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架构设计。"

BrainCo强脑科技资深科学家周俊表示,强脑科技在脑机接口技术路径上选择了非侵入式方案,主要基于安全性、有效性和实施效率综合考量。目前非侵入式路线进展更快,但对算力要求极高,信号降噪、解码和分类等核心环节的技术突破将直接决定能否成功提取大脑信息并实现干预治疗。我们正将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深度应用于该领域,通过海量数据建立预训练模型框架,同时确保面向个体服务时的高度个性化适配能力。

“在商业化上,我们专注于医疗消费领域;不急于成为红极一时的‘现象级产品’,而是坚持长期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持续竞争力。坚持科技向善的社会价值——从我们的评估体系和预算分配上可以看出这一导向,力求在那些能够切实改变生活的技术点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AGI时代商业创新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AGI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上,零一万物全球解决方案副总裁宁宁提到,AI模型的飞速发展往往让人难以察觉其中发生的范式转变。其中第一个重要转变是从"人教AI"转向"AI教AI"——过去依赖大数据、强算力和人工标注来训练模型,而现在则更多通过模型自生成内容和合成数据的方式,让AI实现更自主高效的学习,这显著加速了AI的发展进程。第二个范式转变发生在预训练阶段,模型研发重点正从单纯追求参数量规模,转向更加审慎考量的方向。

第三个显著变化体现在企业部署策略上:从依赖单一超级大模型,转向针对不同任务部署专业化小模型。企业不再需要"一刀切"的巨型模型,而是通过AI协作和数据整合,构建更贴合实际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更具扩展性。第四个重要发现是,随着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出现,我们正迎来AI应用的爆发期——类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浪潮,现在正上演"AI+"的革命,包括AI+搜索、AI+电商、AI+社交以及AI+招聘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正在快速涌现。

TalkingData创始人兼CEO 崔晓波则结合AGI 技术创新,谈及科技企业在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两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从行业视角来看,2021年确实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整体经济环境承压,但我们所在的行业自2021年起却实现了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创新产品的涌现。以小游戏产品为例,2022年至去年期间,我们客户在该领域的预算普遍增长了10倍。通过观察上市公司财报可以发现,2024年企业在数据采购、风控系统和算法应用方面的投入已成标配;这表明多个细分赛道正涌现出新的机遇和产品。”

消费品赛道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增量市场。尽管近年来消费行业整体承压,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前行业鲜少真正运用数据和算法解决问题。随着商业环境变化,企业开始重视技术投入产出比,通过数据模型实现降本增效。实际测算显示,这类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一趋势也推动了数据智能赛道的大量投入。“需要指出的是,该领域虽然参与者众多,但普遍面临盈利难题。当前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经营,这比单纯融资更为关键。我们期待这个赛道能够找到更健康的商业模式。”

关于AGI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实践经验,达观数据首席财务官许涵卿指出,其所在公司专注于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技术应用成本正在持续下降。以ToB客户为例,过去部署大模型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基础设施搭建、API调用或IDC运营上,这部分投入往往占总投资的60-70%。但随着高效优质模型的出现,这一比例已降至10%以下,使客户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实际业务落地中。

我们认为大模型在ToB领域,特别是专业化场景中的应用远不止于简单的Q&A问答系统。在专业领域,我们更注重风险预警和应对建议,通过构建专业知识库等方式,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业务合规性。

作为AI 办公领域的创新者,像素绽放/AiPPT.cn CFO江天宇表示,像素绽放旗下的AIPPT 结合 AI 大模型帮助C端客户快速的创建演示文档,品类用户十分广泛。其技术逻辑可细分为多个层面:自主研发的AI agent能够智能生成PPT框架;其次,除了核心AI技术外,还需要整合图像处理、模板库等配套资源。为此,其200人的专业团队在这些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工作,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生态体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