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每次假期还未及半,就看到好几个朋友发微信说:“累瘫了”,“累得半死”。
休个假比上班还累,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清华大学之前做过一个调查:放假回来,你的状态怎么样?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长假,你是怎么度过的?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是这样的:
补觉
打卡式旅行或堵塞式旅行
刷剧一部接一部
宅家疯狂打游戏
通宵打麻将
去KTV、酒吧嗨到三更半夜
这样放肆过长假,的确比上班还累。因为既伤身体又无意义,所以大长假归来,我们都感觉特别疲倦和空虚。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方式不对,越休越累。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01
什么是真正的休息?
前Google高管、原腾讯副总裁吴军的诠释是:“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量和信息。”
为啥我们需要休息?因为能量大大耗损了。
所以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当然就是先停止能量的输出,也就是先歇下来,然后再进行能量的补充,比如吃个饭,这就是休息。
但脑力劳动者如果照搬此法,就有问题了。
脑力耗损,本质上是缺信息。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只要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要不从外界输入能量和信息,它就会熵增,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无序。
那咋办呢?就是要输入新的信息。
所以脑力劳动者最需要的休息,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换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
大脑皮层的工作特点是镶嵌式的,不同的脑区负责处理不同事情,如果你一直用同一个脑区,它就会累。
所以要想让大脑放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完全不同的事儿干。差异越大,休息效果越好。
02
最需要的休息
是储蓄充电和开阔眼界
罗翔老师的《刑法学讲义》里面有一个“3+3”道理。
三件不要做的事:
控制自己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为了守护正义。
三件要坚持做的事:
坚持阅读经典,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爱具体的人,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
对于现在的脑力劳动者来说,最需要的休息,其实不是什么都不干(除非经常熬夜加班),而是换种方式储蓄充电和开阔眼界。
比如读读一些经典书籍,汲取一些很有营养的知识,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中新社记者 陈芳婷 摄
比如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全程脱离网络、手机
在旅行中学会新的技能
看一次当地传统的表演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去吃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餐馆
与当地人交换手信、纪念品
逛每个地方的博物馆
学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跟随当地人参加庆典、派对……
这样旅游一趟回来,你会获得极大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这样的输入,或许才是最好的休息。
你喜欢怎么度过假期?
评论区谈谈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