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旅行社越开越多,数据显示利润却越来越薄。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2024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其数据直观勾勒出旅行社行业的生存图景:2023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56275家,全年全国旅行社营业利润37.4亿元;2024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64616家,全年全国旅行社营业利润37.8亿元。这意味着什么?平均单店利润从2023年的6.65万元,下滑到2024年的5.85万元。从数据回到“体感”,也同样反映了这个事实: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向川观智库研究员反馈,今年旅行社的生意更不好做。
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旅行社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品质化、个性化的旅行具有需求时,传统“跟团游”模式逐渐退潮,以至于很多同质化竞争的旅行社在价格战泥潭中挣扎。
但另一边,却有一批新型旅行社逆势飞扬:如“游侠客”的营收利润双增长,尤其是成都分公司短线业务年增幅达20%;成都任性旅行社有限公司凭“小而美”策略打造的“大咖说”博物馆产品成为国内博物馆深度讲解标杆,不仅赢得市场,还成为业内人士推崇的行业标杆……
冰火两重天的背后,究竟带来什么启示?川观智库研究员采访了十余位行业协会、旅行社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等,试图解码“新旅行社”的突围之道。
Part.1
锻造稀缺产品、重构服务价值
●植入独创性的、稀缺性的体验价值,以“人无我有”筑高竞争壁垒
●通过创意设计和体验重构,打造独家场景和体验
●唯“快”不破,以迭代速度甩开模仿者
“新旅行社”的崛起,可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一代旅行者的需求。
有业内人士向川观智库研究员反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个性化、深度化、有知识获得感或情感共鸣的体验,但传统旅行社提供的“大路货”套餐——在景点到此一游,如常说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已然脱节,其“资源拼凑型”供给模式饱受诟病,产品同质化严重、线路更新迟缓,旺季面对酒店毫无议价能力……这背后反映的是,传统旅行社靠资源吃饭、做信息中介的老路行不通了,旅行社亟待转型升级,亟须重构服务价值。
而“新旅行社”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义了“旅行服务”的内涵。它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把游客“搬运”到目的地,而是在基础行程上,植入独创性的、稀缺性的体验价值。这种稀缺性,成为它们筑建起的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
在年均访问100+旅企创始人的神州旅业百人会发起人肖远山看来,其构建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依托资本优势、规模效应或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深度绑定或独家锁定那些难以复制、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资源要素,实现“人无我有”。如与顶级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签订独家合作协议,获得在清晨开馆前、黄昏闭馆后等非公众开放时段进行限时深度导览体验的权利,让用户独享静谧与尊贵的文化盛宴。或者,与那些极具调性、位置独特、房间稀少的精品野奢酒店、隐世营地,或拥有独特文化、自然资源的小众目的地供应商,建立排他性的深度合作关系,确保行程中关键节点的体验要素独一无二,无法被简单替代。“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我调研过的成都任性旅行社。他们最厉害的就是第一时间洞察到新品类增长,并快速出手。”肖远山介绍,2019年,成都任性旅行社洞察到博物馆等传统文化消费需求在持续升温,而市场供给却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刻板的问题。基于此,该公司提前布局,投入大量时间精心筛选讲师资源,并在市场空白期率先推出深度化、个性化的“大咖说”博物馆讲解产品,迅速树立行业标杆。凭借这一前瞻性决策和数年的沉淀,成都任性旅行社成功汇聚了一批拥有20年左右经验的资深讲师,构筑了难以复制的核心资源壁垒。
其二是在缺乏独家资源优势时,则通过深度的创意策划、主题包装、沉浸式场景设计和互动流程再造,将大众资源转化为具有独特情感连接、知识收获或社交价值的独家体验。其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旅行走马观花的观光框架,如在常规景点策划沉浸式历史剧本杀或文化工坊;于自然环境中设计结合星空观测与哲学思辨的夜间体验;打造连接摄影爱好者、美食家等特定社群的深度社交旅行……“这些突破的本质是在相同的物理空间里,依靠深度思考、持续创新和用心设计,人为制造出稀缺感、高附加值,给予用户截然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空间。这就需要旅行社愿意钻研,愿意为产品打造花更多心思和时间,从而在同样的资源里创造独家的、新的场景。”肖远山直言。
这种基于创意和执行所打造的产品壁垒,并非坚不可摧。创意型产品最怕什么?辛辛苦苦研发的新品上市不久即被同行复制。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乾康表示,现行旅游法对原创旅游产品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导致市场上愿意做原创的旅行社较少。对此,游侠客成都分公司负责人刘小龙深有感触,“产品做得再好,你今天上架可能明天别人就拷贝出来了。”
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查建平看来,旅游产品实现快速迭代和创新才能保持生命力。“游侠客”的应对策略与此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建立持续高速的产品创新迭代机制,用速度构筑时间差“护城河”,让模仿者疲于追赶。刘小龙介绍,在“游侠客”内部,产品迭代有着严格要求。短线产品平均每周要开发上线2—3条全新路线,这意味着一年下来,仅短线产品的新品数量就超过100条。而长线产品,也坚守着至少一年更新一次的底线要求。“我们希望永远是别人来抄我们,而不是我们去看别人的路线。”刘小龙的语气中透着自信。这种高频的新品推出节奏,使得即使被模仿,“游侠客”也能保持领先身位。
那么,规模有限的普通旅行社该怎么进行产品创新?成都侣途视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户外品牌“狂暴大粗腿”)创始人李骏认为,务实策略更为可行,难以杜绝产品被抄袭,但可抢占首发后的时间窗口,凭借对服务细节的极致打磨和深耕积累的专属向导、特色马匹等在地优质资源,迅速建立口碑,赢得用户认可,从而在竞争中立足。
Part.2
明确目标人群,实施系统工程
●思维转型,实现从“卖产品”到“懂用户”的转变,成为用户的旅行灵感启发者和需求制造商
●精准洞察,将用户数据画像、行为场景追踪、需求共情匹配和趋势热点预判这4个维度紧密结合
●专业深耕,让专业的人死磕垂直赛道,成为该领域专家,带来敏捷的反应和精准的产品开发能力
无论是前瞻性绑定的独家资源还是原创式推出的全新体验,这些稀缺产品的诞生,绝非灵光一现或简单模仿可得。背后是旅行社思维转型、精准洞察与专业深耕的系统工程。而“新旅行社”在这方面的实践,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关于如何锻造稀缺产品,受访者们均表达了同一理念:要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创造需求。换言之就是摒弃“客户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被动服务思维,转向主动挖掘、超前洞察甚至创造用户尚未清晰表达的潜在需求。
肖远山提到:“用户有时候是盲目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需要旅行社来告诉他‘还能这样玩’。”“新旅行社”的核心能力,在于成为用户的旅行灵感启发者和需求制造商。刘小龙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印证,用户可能没想过在漫山花海中享受一次精致的下午茶,没体验过雨后在茂密山林里捡拾野生菌的乐趣,更不了解苗寨长桌宴的热闹与风情……“游侠客”通过产品设计和推广,告诉用户这些独特玩法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体验欲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
如何精准洞察到用户的潜在需求?受访者一致认为,关键在于明确目标人群、构建数据驱动的洞察体系并严格筛选。首先要清晰锚定服务对象,例如,“游侠客”聚焦于30岁左右、重视体验并愿意为独特性埋单的年轻群体,而成都任性旅行社的“大咖说”产品则精准定位35—55岁的城市女性和高知人群,这为产品方向奠定了基调。其次,要深度利用互联网,依托社交平台数据或者热门笔记、爆款标签等“猎取”用户兴趣点,建立敏锐的“嗅觉”系统,将这些发现视为新产品可能的灵感源泉。然而,并非所有热点都值得跟进。如同“游侠客”内部建立的机制所强调的,必须评估热点信息是否与核心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画像高度匹配。刘小龙说,匹配度不高的热点他们会果断放弃。对此,肖远山也提醒,脱离用户画像的设计只是“产品经理的狂欢”。只有通过严格筛选的灵感,才会进入专业团队的闭环验证流程——实地踩线、考察资源等,以确保产品落地的可行性。查建平总结说:“真正实现从‘卖产品'到‘懂用户'的转变,需要将用户数据画像、行为场景追踪、需求共情匹配和趋势热点预判这4个维度紧密结合。”
而精准洞察用户潜在需求、锻造稀缺产品,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新旅行社”会打造专业队伍,专职负责产品设计。据刘小龙介绍,“游侠客”将产品研发作为核心职能,设立专职的“旅游产品经理”岗位,且产品经理岗位占比达50%,告别了过去由计划调度或销售兼任产品设计的粗放模式。“新旅行社”也会让专业的人死磕垂直赛道,“游侠客”推行“主题赛道负责制”,这是支撑“游侠客速度”的关键。产品经理不再泛泛地负责所有类型产品,而是各自锚定一个或多个细分主题赛道,进行长期、深度的垂直耕耘。高度聚焦的模式,让产品经理能够持续追踪特定领域的趋势动态、资源变化和目标用户画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深刻的了解带来敏捷的反应和精准的产品开发能力,这是保障产品专业深度和快速迭代更新的组织基础。
Part.3
全程精细服务,建立持续信任
●旅行社的核心价值在于现场服务交付能力
●构建“资源方筛选+透明化执行+动态反馈机制”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超越基础服务兑现,精心设计附加服务,激发用户主动好评
业界共识深刻指出,旅行社的核心价值在于现场服务交付能力。优秀的产品设计固然能赢得用户的初次选择,但建立持续信任的关键,始终在于行程中高品质的现场服务体验。“优质现场服务的重点在于将精细化服务贯穿于每个环节,这是满足用户期待的关键。”李骏说。肖远山也是这样认为,并进一步表示:“如今领先的‘新旅行社’的优势在于构建了高度标准化且可落地实施的服务流程,确保精细化服务标准‘穿透’至用户体验的最终环节,兑现‘好服务’的承诺。”
综合受访者的经验,可总结为“资源方筛选+透明化执行+动态反馈机制”的组合策略。严格筛选资源方,以降低基础风险。实行高透明度管理——一方面,对内制定铁规并严格执行。“必须立好规矩,各个流程都要制定服务标准,参与服务人员按照标准做事,才能走得长远。”李骏告诉川观智库研究员,公司要求旅行结束当天必须交付用户照片。另一方面,对外在产品售卖时即清晰标明酒店等级、车辆型号、餐标等资源标准,退订政策、安全保障等费用明细及详细说明,避免模糊表述并严格按设计执行。查建平补充,为避免旺季或突发状况受制于关键资源方,可建立弹性备选机制并做大资源池,通过联合采购提升议价权。此外,动态优化机制不可或缺,以成都任性旅行社为代表的“新旅行社”创新采用“赛马制”,将用户评分、投诉率等实时反馈纳入合作资源方的考核体系,实行末位淘汰,持续驱动服务提升。
超越基础服务的兑现,精心设计的附加服务是激发用户主动好评的核心驱动力。“游侠客”等旅行社均致力于打造领队文化,刘小龙和李骏都表示,公司的领队很多本身就是摄影高手、户外达人、文化爱好者,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备营造积极、融洽、有趣的团队氛围的软实力。这种能力直接转化为两类高价值服务:一是主动创造峰值体验,领队被赋予权限,鼓励其在旅途中主动识别和打造用户的“关键时刻”。例如,为过生日的用户策划惊喜庆祝、赠送具有目的地特色的伴手礼——这些超越预期的暖心之举,在用户好评中被频繁提及,成为塑造口碑与情感联结的利器。二是高效应对突发挑战,面对天气突变等不可避免的突发状况,“游侠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应急预案与快速响应机制。这确保了领队能及时与前方资源及后方支持团队高效协同,迅速化解问题,将潜在的服务危机转化为展现专业性与可靠性的机会,提升了用户的安全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