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知识产权周专场对接会在琶洲举行。对接会上,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宣布正式成立,现场签约成果转化合作总金额超2000万元。
本场对接会以“AI助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从科研创新到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跃迁”为主题,由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珠区市场监管局、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和琶洲街道办共同指导举办。
对接会上,来自海珠区的10家单位的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该联盟将建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机制,打通高校科研“最初一公里”与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首批加入联盟的单位分别是:联盟指导单位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盟成员单位:中山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联盟服务单位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活动现场,各大高校院所集中展示了AI相关知识产权成果,吸引超50家企业参与对接,部分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来自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4个项目共20件专利达成转化合作意向,进行了现场签约,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据中山大学项目团队介绍,“我们这次签约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实施,预计建成年产30万吨的规模化生产线,产值超50亿元。”
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联盟将全面深化“政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政府战略引导+高校智力供给+企业应用承接+专业机构服务”的四维联动机制,搭建集专利评估、专利导航、需求匹配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建立常态化技术需求对接机制,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攻关榜单,力争三年内推动100项具有市场潜力的核心专利技术完成商业化应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运营示范标杆。
近年来,海珠区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斐然。自2024年以来,共实现专利转化300余件,高校专利转化许可项目孵化带动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达18亿元,惠及区内企业超20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并在2024年“湾高赛”和第二届“湾商赛”中获得银奖1项,优秀奖3项。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