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黄盛)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4月25日,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Wind数据显示,当月共有1000亿元MLF到期,25日操作落地后将实现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操作落地后,MLF余额将为46570亿元。这也是MLF连续两个月加量续作,而且加量幅度较上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表明央行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对于MLF净投放增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记者分析,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月启动今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加之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还会保持较快发行节奏,都意味着债市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行高峰,需要央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这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4月外部经贸环境骤然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其中,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了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释放了货币政策稳增长发力的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MLF宽幅净投放,中标利率或存在下行空间。3月以来,MLF采取多重价位招标方式,其利率定价更加市场化,或更有效地反映市场中长期负债成本定价。当下1Y同业存单利率回落至1.75%附近,相较于3月1.9%以上的中枢大幅下行。结合MLF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以及本次5000亿元的宽幅净投放规模,本次MLF中标利率或相较于3月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助于压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
另据记者了解,从今年3月起,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央行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式,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利率属性淡出后,MLF的工具定位也更为清晰,即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