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柳泉录|英科董事长探路与淄博抢人风向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1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文珂

科技引领之下,人才争夺的突破路径在哪里?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淄博正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打造制造业强市,离不开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四强产业”的支撑。这些新兴产业既需要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加持,同时也离不开高技能产业人才的支撑。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由A股上市公司英科医疗和英科再生共同发起的“英才计划”招聘会3月走进了清华大学。这是淄博企业主动出击,进入顶尖高校招聘毕业生的一个最新案例。

在拼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淄博如何用好人才,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又将如何开启?

探路

“英科医疗 英科再生·英才计划”首站,3月1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英科创始人、董事长刘方毅与清华学子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业故事,探讨行业未来。

刘方毅坦言,制造业的未来充满机遇,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科技和人才。当前英科正在加速智能制造升级,需要大量具有技术背景、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英科方面披露的一个细节是,在互动提问环节,清华学子踊跃发言,从全球环境保护趋势到个人职业选择,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制造业到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问题层出不穷。而刘方毅则逐一耐心解答,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前瞻性的思维,带领清华学子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脉络。

“英才计划”是英科专门为全球顶尖学府毕业生打造的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旨在为年轻人提供高成长、高挑战、高回报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全球市场拓展等领域快速成长,从而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而英科这场面向清华大学的招聘会,目的是招聘软件开发、材料研发、装备研发工程师以及英才管培生。根据岗位介绍,英科此次为“英才计划”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开出了25万元至60万元的极具竞争力年薪。

英科医疗相关负责人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表示,往年英科校招采用联合双选会形式,今年是第一次前往顶尖学府举办专场招聘会。

“‘英才计划’的推出,实际上是受到年初人工智能+AI的爆发式发展影响,我们董事长对行业前沿非常敏锐,认为制造业企业未来一定离不开高端人才,因此自上而下推出了这项计划。”该负责人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不仅仅是“英才计划”。对于2025届校园招聘,根据岗位不同,英科给出了15万元至25万元的年薪,相较2024届校园招聘9万元至15万元的年薪,涨幅同样可观。

实际上,英科这场专场招聘活动,背后传递的信号远不止于此——

2019年11月和2023年3月,淄博市委书记曾带队两赴北大和清华,宣讲淄博引才政策,邀请优秀学子选择淄博。市委书记带队前往顶尖学府招聘,足见淄博官方层面对招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视。

如今,英科两家A股上市公司高调在清华大学举办专场招聘,则透露出企业主导专业人才招引的明确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科董事长的亲自上阵,颇具风向标意义。

2024年,英科医疗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梳理半年报和全年业绩预告发现,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英科医疗用很大篇幅归结于其在升级生产装备和在代步车、电动起身椅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而完成上述工作,必然离不开研发型人才的加入。

“作为三线城市,淄博对顶尖高校人才的吸引力的确不强。因此,我们提高了校园招聘的工资待遇,也为应届生们配套了高标准的人才公寓,目的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顶尖高校的高端人才来到淄博。”英科的上述负责人说。

精准

英科面临的高层次人才招聘困境,也是不少淄博企业面临的难题。

根据淄博市人社部门面向“四强”产业及20条重点产业链等相关重点企业征集的2025年春季人才需求,在1570家有效样本企业中,共征集了1376个岗位,需求达到10599人。

根据摸底,上述岗位中,企业对机械类、化工类、电气类、机电类、材料类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其中,机械类、化工/化学类专业连续多年居专业需求的前两位。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今年淄博举办的多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均吸引数万人进场求职。比如,2月7日的专场活动,吸引了3.7万人次各类劳动者。招聘会虽然热闹,效果也很明显。但淄博“四强”产业的诸多制造业企业,依然难招熟练工。

根据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到今年,我国智能制造数字人才缺口将达550万人。

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如今的“人才争夺战”,应该从此前泛泛“抢”人,变成应该为企业精准招人。

精准招人,首先是高层次人才。

作为城市的创新源,淄博从2022年就出台了“淄博英才计划”,该计划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和重大科技技术需求,选拔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

其中,淄博市杰出精英创业项目的支持对象,更是涵盖两院院士、已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的顶尖人才;入选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以及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新类的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500万、300万以及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虽然上述政策的扶持力度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淄博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特别是让人才创造具有引领性项目的意图,愈发明显。

一方面是如淄博“英才计划”一样招引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将高素质人才真正为城市所用。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以往的产业优势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但随着数字化、自动化的设备应用以及企业工艺升级,淄博的产业工人也亟需技能提升。

换句话说,如英科一样,淄博企业要想突破创新,必然需要大量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主管以及技术工人去落地执行。

然而,对于刚走出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很难拥有实际操作工业设备的经验和能力,对于企业的硬性需求,这类求职者的就业宽度非常受限。

出现上述矛盾的原因,通俗说是“人岗不匹配”,本质是人力资源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错位。

如此看来,破局这一矛盾的关键,就离不开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2024年,浙江整合多方资源,以“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全年共新增了技能人才86.9万人。其中,制造业技能人才30.7万人,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淄博来说,如何整合多方资源,让各界更关注技能人才培育,与当地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更应成为解决淄博人才断档的有力手段。

路径

3月25日,中德莱茵智能工匠班第202502期在淄博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班,学员将利用3个月时间开启一段从工业机器人调试到智能产线运维的硬核技能升级之旅。

按照莱茵科斯特副总经理陈朋的表述,在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培训紧扣“企业用得上、技术跟得紧、学员学得透”三大核心目标,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承担起企业数智技术升级的关键任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梳理上述智能工匠班学员名单发现,其中不乏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省内高校本科毕业生。

“这些学员大多是本专科毕业后,认为自身在学校所学的技能达不到目标企业的技术要求,因此才参加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陈朋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最令人意外的是,来自山西太原的一名学员。作为十岁孩子的母亲,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的她在考入当地国企后,意图通过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创新实践职业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业务水平。

实际上,中德莱茵智能工匠班的开设,源自基地于2023年发布的“智能制造人才资本银行”项目。

按照莱茵科斯特方面的表述,该项目一方面帮助传统人才实现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的能力转型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好人才储备和岗位匹配。

事实上,基于莱茵科斯特产教融合工作,淄博高新区在“紫领”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底,由淄博高新区、莱茵科斯特、西门子软件集团共建的国内领先的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一期投入运营,该基地通过本土化创新实施的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帮助企业培养既懂工业技术又通数字工具的复合型人才。

在淄博全力拼经济的当下,这种打通“人岗不匹配”的高新区模式,显然具有复制意义。

比如,3月13日,山东能特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赴莱茵科斯特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双方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人才战略”主题展开研讨。

再比如,3月26日,齐鲁石化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姚刚一行参观调研了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中德数智工匠学院。双方围绕齐鲁石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展开座谈交流,重点探讨了在智能制造电气控制、自动化、机器人以及装配钳工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可能性。

如今,这种类似的交流、互动和合作,已经在淄博乃至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而从关系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为淄博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从而也成为淄博拼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