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畔烟雨蒙蒙。4月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亚运公园,一个两米高的“免疫卫士”充气玩偶不停地向路人招手。这个有着“浙江省免疫规划吉祥物”之称的卡通形象,引得不少小朋友驻足围观。当天,在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疾控局在杭州市举办2025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现场宣传活动,“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成为现场热议的话题。
智慧服务:从小绿本到一码通行
“从纸质绿本到电子证,从线下排队到刷脸预约,现在的疫苗接种服务越来越贴心了!”活动现场,一名家长向记者演示了智慧预约操作流程。她打开手机上的“浙里办”应用,点击“浙里接种”模块,疫苗接种、电子接种证、入学查验、准妈妈自建档、疫苗身份证、接种记录、扫码亮证等功能一目了然。“以前总怕忘带纸质绿本,现在一部手机全搞定。”这名家长感叹道。
作为浙江省率先实现预防接种智慧服务全覆盖的城区,拱墅区创新推出“移动接种车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养老院”等上门接种服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拱墅区代区长敖煜新介绍,该区建成杭州市首家智慧疫苗冷库,用数字化手段推动疫苗调配更加精准、快速、安全,同时将疫苗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出疫苗健康处方,实现诊疗与预防无缝衔接。目前,拱墅区主要健康指标均居省、市前列。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姚强分享了数字化改革的“浙江经验”。他介绍,浙江省已建立2656个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预防接种服务圈”;率先出台智慧服务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全省A级及以上智慧服务门诊覆盖率超过85%,建成121家系统化、实操化的预防接种示教基地;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成人疫苗接种全年超过980万剂次。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浙江省不断改善和创新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模式、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
基层赋能:从小诊室到智慧化门诊
活动现场,与会者共同回顾了我国免疫规划的辉煌成就:成功消灭天花,2000年以来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近20年无本土报告的白喉病例,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至2020年的0.3%,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等多种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近年来降至历史较低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坚守。
作为一名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科长杜佳羽见证了预防接种服务的显著变化。“我感触最深的是疫苗品种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种到目前的几十种,疫苗可以防治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了,覆盖人群也从儿童逐步拓展到成人。”杜佳羽说。
“预防接种门诊的环境和流程也在不断优化。”杜佳羽介绍,以前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只有30平方米,环境嘈杂、空间局促,如今已经发展为300平方米的智慧门诊,诊室功能分区清晰、环境舒适,能为群众提供多种便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例如,在候诊区播放动画视频,在留观区摆放儿童玩具,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等。“从小诊室到智慧化门诊,我们见证了预防接种服务质的飞跃。”杜佳羽感叹道。
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何寒青表示,自去年开始,浙江省在原预防系统规范化门诊和星级门诊建设基础上,开展智慧服务系统创建工作,借助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服务质量。提供刷脸验证服务,接种者通过刷脸即可调取电子身份证。在支付系统中连接医保支付、微信支付等功能,实现一次排队解决所有问题。
全民动员:从第一针到银发守护
活动现场,邓亚萍被授予全国预防接种公益宣传大使聘书。她如此形容疫苗接种:“人生如赛场,每一针都是对健康的精准守护。”
“从成为运动员开始,我就深知预防的重要性——赛场上每一个完美的扣杀都离不开日常严格的训练和防护,而在人生这场更重要的比赛里,疫苗就是我们最可靠的‘健康防护盾牌’。”邓亚萍说,接种疫苗是每个人都能为健康做出的重要选择。
在一些公众的认知中,疫苗接种似乎只是儿童的“健康必修课”。实际上,成年人同样需要疫苗构筑的免疫屏障。工作强度高,作息不规律,加之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自然衰退,中老年群体不仅面临与儿童相当的感染风险,更易在患病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疫苗接种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措施。
“疫苗不仅是儿童的健康守护者,更是陪伴一生的健康伙伴。”邓亚萍表示,从出生后接种第一针疫苗,到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阶段接种各类疫苗,疫苗守护着每个人的健康。公众在重视给孩子接种疫苗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疫苗接种情况,从而获得覆盖自身全生命周期以及惠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保护。
文:健康报记者 王倩 张丹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