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呼和浩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功勋章上,映照出岁月的沧桑与荣耀。近日,玉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携鲜花、慰问品,走进抗战老战士王希伍家中。
1938年,15岁的王希伍投身冀鲁豫边军区19团,成为一名抗日战士。1942年观城县遭遇日军突袭,他在掩护群众转移的战斗中负伤,因战致残被评定为7级残疾军人。尽管身体承受巨大伤痛,他仍以顽强意志坚持战斗直至1944年退伍。复原后,他从抗日战场走向建设一线,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搬砖运沙、架桥修路,在内蒙古的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直至退休。
“王老的故事是我们最珍贵的‘活教材’。”玉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贺表示,此次走访不仅是慰问,更是收集红色历史、传承精神血脉的契机。未来,玉泉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双拥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通过常态化走访、精准化帮扶,让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感受到尊崇与荣光,共同汇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英雄从未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我们的记忆与传承里。”王希伍的一生,是从少年战士到建设者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的写照。守护英雄,不仅是致敬他们的功绩,更要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扎根生长。 (泉媒体记者:张艳妮 郑轩 实习生:云景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