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推荐 >

重生1999:从县委办开始掌权陈潜刘振华第16章 免费阅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17:29:53    

陈潜的话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办公室这潭看似平静的深水中,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外面大办公室里,原本准备看好戏的众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精彩起来。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任劳任怨的年轻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竟然敢如此明确地“反咬”一口。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陈述事实,实则字字句句都暗藏机锋。

“接触过这些文件的人”,除了他陈潜,不就只剩下交给他任务的综合股股长张浩了吗?

这不是指名道姓,却胜似指名道姓!

张浩脸上的得意笑容瞬间僵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恼羞成怒的涨红。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眼中的这只温顺羔羊,竟然敢当着主任的面,亮出獠牙。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张浩的声音陡然拔高,指着陈潜厉声喝道,“陈潜,你不要以为在这里含沙射影,就能混淆视听!你的意思是,我在诬陷你?是我自己把文件拿出去,然后栽赃给你吗?你一个刚来的科员,我作为你的股长,有什么理由要这么对你?!”

他这番话,说得声色俱厉,充满了被冤枉的愤怒,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不得不说,张浩的演技堪称一流,若非陈潜有着前世的记忆,恐怕也会被他这副“正义凛然”的模样所迷惑。

官场之上,先声夺人,占据道德高地,是极为重要的手段。张浩深谙此道,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给陈潜扣上一顶“血口喷人、诬陷上级”的大帽子。一旦这顶帽子被扣实了,那陈潜的政治生命,也就彻底宣告结束了。

面对张浩暴风骤雨般的诘问,陈潜却异常的冷静。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依然看着办公桌后的秦卫国,仿佛在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他知道,此刻多说无益。该说的话,他已经说了。剩下的,就看秦卫国这位“主考官”,如何看待这件事了。

办公室里的气氛,紧张得几乎让人窒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秦卫国的身上。

秦卫国面沉如水,那双深邃的眼睛,在张浩和陈潜的脸上一一扫过。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个声响,都像是敲在众人的心头。

作为在官场浸淫了近三十年的“老机关”,秦卫国见过的风浪比张浩走过的路还多。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件事,绝对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张浩的反应,太激烈了,激烈得有些过火。一个真正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领导,面对下属的质疑,更多的应该是威严和审视,而不是这种近乎失态的咆哮。

而陈潜,这个年轻人,则更让他感到意外。从头到尾,他都表现出了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稳和冷静。尤其是刚才那番话,说得极有水平,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没有留下任何直接攻击上司的话柄,点到即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能有的表现。

秦卫国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缓缓地端起了桌上的紫砂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滚烫的茶水注入杯中,白色的雾气升腾而起,模糊了他的表情。

“这件事,性质很严重。”

他终于开口了,声音不大,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县委办是我们县委的脸面和中枢,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是我们的失职。李书记已经下了指示,必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张浩,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张股长,你是综合股的股长,也是这份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出了问题,你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现在,立刻给我写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我讲清楚!”

张浩心中一凛,他听出了秦卫国话语中的不满,称呼也从平日的“小张”变成了“张股长”。但同时,他也松了一口气。秦卫国没有当场采信陈潜的话,而是让他写情况说明,这说明事情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要自己把材料做得天衣无缝,依然能把这盆脏水牢牢地泼在陈潜身上。

“是,秦主任!我马上就去写!”张浩连忙点头,还不忘狠狠地瞪了陈潜一眼。

随后,秦卫国的目光又转向了陈潜。

“你,也一样。”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严肃,“把昨天经手这份文件的所有细节,一五一十地写下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漏掉。写完之后,交给组织。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你暂时不用参与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了,就在宿舍里等候通知。”

这番话,既是命令,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暂时停职,看似是处罚,实则是将他从这个漩涡的中心暂时摘了出去,避免他与张浩发生更激烈的冲突。

陈潜心中明白,这是秦卫国在给他,也是在给张浩一个机会。最终的结果,就看谁的“情况说明”,更能经得起推敲了。

“是,秦主任。”陈潜恭敬地应道,随后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当他走过外面的大办公室时,那些原本幸灾乐祸的目光,都变得复杂起来。他们意识到,这场看似没有悬念的斗争,似乎出现了一丝变数。

回到那间狭小而又冰冷的单身宿舍,陈潜关上门,整个世界的喧嚣仿佛都被隔绝在外。

他没有立刻动笔去写那份决定自己命运的“情况说明”,而是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以一种绝对冷静的、近乎上帝视角的方式,重新复盘整个事件。

他知道,秦卫国虽然暂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但天平,其实已经悄然向张浩那边倾斜了。

原因很简单。

张浩是股长,是老同志,而他陈潜,只是一个无足轻重、毫无根基的新科员。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组织里,当这两方发生冲突时,领导的第一反应,必然是怀疑新人。

更何况,张浩设计的“证据链”,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完整的。

所以,仅仅依靠一份文字说明,想要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一击致命的、无可辩驳的铁证!

可是,证据在哪里?

陈潜的思绪,回到了昨天下午的复印室。

他清晰地记得,张浩当时交给他一份原稿,让他复印五份。他复印完毕后,将原稿和五份复印件,一共六份文件,用一个牛皮纸袋装着,拿回了办公室,亲手交给了张浩。

张浩当着他的面,打开纸袋,取出了文件,随口说了一句“好了,小陈,你去忙吧”。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第三人在场。

这就是张浩的阴险之处,他制造了一个完美的“密室”,让陈潜百口莫辩。

难道,真的没有破绽吗?

陈潜的眉头紧紧地锁着,他将自己代入到张浩的角色中,去思考每一个环节。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张浩一定会做得非常干净。他拿走一份复印件,偷偷送出去,然后将剩下的文件放好,再反过来污蔑陈潜。

等等!

送出去……

陈潜的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他想起来了!前世,在事情发生很久之后,他曾偶然听办公室的李姐说起过一件事。

李姐说,在“泄密案”发生的那天下午,她曾看到张浩行色匆匆地从后门出去,手里好像拿着一个牛皮纸袋,在县委大院的后花园里,跟一个穿着水泥厂工作服的人,说了几句话。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陈潜是泄密者,所以没人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李姐也只是当成一件普通的闲聊八卦,一说而过。

但此刻,在重生归来的陈潜耳中,这却是一条石破天惊的线索!

那个穿着水泥厂工作服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指认”自己的工人代表王大柱!

找到了!这就是破绽!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件事只有李姐一个人看到,而且时隔久远,她也只是“好像看到”,根本无法作为直接证据。现在让他去指证张浩,李姐为了自保,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

这条线索,暂时还不能用。

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让秦卫国这样心思缜密的人,主动去怀疑张浩的、更直接的物证!

物证……物证……

陈潜的目光,在宿舍里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了那个用来装废纸的竹篓上。

废纸!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官场之上,有一种智慧,叫“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真正高明的布局,往往不是靠大张旗鼓的冲锋,而是靠一个不经意间埋下的、看似无用的“引子”。

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引子”。

陈潜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他快步走到写字台前,铺开稿纸,拿起笔,开始奋笔疾书。他写的不是给秦卫国的情况说明,而是在飞快地默写着另一份文件。

那份《关于县属红星水泥厂深化改革与职工分流安置问题的初步方案(讨论稿)》,昨天下午,他曾仔仔细细地看过一遍。凭借着前世锻炼出的、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竟然将这份数千字的文件,一字不差地回忆了出来!

写完之后,他仔細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任何人看到都会匪夷所思的举动。

他将这份刚刚默写出来的、足以证明他记忆力的“杰作”,毫不犹豫地——

撕碎!

他将稿纸撕成了大小不一的碎片,然后团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里。

做完这一切,他才重新铺开一张稿纸,开始正式撰写那份给秦卫国的“情况说明”。

在这份说明里,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半句,也没有攻击张浩一个字。他只是用一种最客观、最冷静的笔调,将昨天下午从接到任务,到复印文件,再到交还文件,最后到发现文件丢失的整个过程,精确到分钟地,记录了下来。

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像一份最标准的流水账。

然而,在这份流水账的末尾,他看似不经意地,加了最后一句:

“……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我深感自责。作为一名新人,未能保管好重要文件,是我的失职。但对于文件的具体内容,因接触时间过短,且当时只专注于复印的数量核对,并未详细阅读,故印象不深。”

写完最后一个字,陈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鱼饵,已经备好。

接下来,就看鱼儿,会不会上钩了。

他将写好的情况说明折好,放进口袋,然后提起了那个装满了废纸的竹篓,推开门,朝走廊尽头的水房走去。

宿舍楼的清洁工,每天上午十点,会准时来清理各个房间的垃圾。

而通往水房的路上,必然会经过主任秦卫国的宿舍门口。

陈潜的脚步不疾不徐,他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但他的脸上,却是一片平静。

这一局,他赌的是人心,赌的是秦卫国那种老谋深算之人,必然具备的多疑和洞察力。

成败,在此一举!

重生1999:从县委办开始掌权陈潜刘振华第16章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