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爱国卫生运动擦亮健康底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9:35:00    

入夏以来,多个城市顶着高温酷暑,部署开展以病媒生物防制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掀起爱国卫生热潮。从整治蚊虫滋生地,到聚焦重点场所消杀,再到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各地通过扎实的环境治理与健康科普,为群众筑牢夏日健康防线。

当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优先上升为发展核心原则,爱国卫生运动正加速从点状的环境治理,向覆盖全体人群、贯穿生命全程的大健康治理转型。从建国初期的“除四害”、“两管五改”,到“五讲四美三热爱”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入,再到今天有机嵌入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建设的宏阔布局,其工作重心虽随国情、民需而不断调适演进,但“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传家宝始终如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不仅为卫生健康工作锚定了方向,更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注入了强劲动能,要求将“大健康”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事业之中,实现从源头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面向未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激发治理体系的内在活力与创新张力。单一主体包打天下的模式已成过去式,必须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十堰市通过健康步道建设,将健康元素融入城乡改造工程;上海社区创新“健康合伙人”机制,居委会、卫生中心与居民联手打造“健康楼组邻里队”…...这些基层创新实践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要善用“社会联动”的“大处方”,破解资源瓶颈。尤其要激活社区细胞,培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健康自治力量,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健康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要点亮健康教育的持久明灯,健康素养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屏障,要持续创新宣教形式,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根植于心,转化为日常践行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不仅关乎知识普及,更在于培育一种崇尚健康、追求品质的文化自觉。

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健康治理不能执其一端。城市环境重在精耕细作,可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社区医疗、健身设施、生态绿地等多元资源,打造“15分钟健康生活圈”,让高质量健康服务触手可及。而在广袤乡村,则需发挥“一域一策”的智慧,巧妙嫁接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例如探索“生态庭院经济”模式,将改水改厕与绿色生态循环、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与收入同步提升的乡村新图景。这种基于地域特点的路径创新,正是运动得以“接城市地气、连乡村根脉”的关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持续擦亮爱国卫生运动这块“金字招牌”,要以更富韧性的治理体系、更广范围的全民参与、更具智慧的方法路径,不断夯实健康中国的基石。当亿万人民成为自身健康的守护者和建设者,健康中国的壮丽画卷必将绘就得更加坚实、更加温暖、更加生机盎然。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