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构建了“理论-实训-实战”三维育人链,将急救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近日,该校一名学生对一名突发脑溢血患者实施了心肺复苏术,为患者的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4月5日7时许,贵阳市花溪区黄河路S1号线B号地铁口街头上演“生死时速”:面对突发脑溢血倒地的中年患者,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护理系2022级学生吴昊沉着运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知识,规范实施心肺复苏术,精准把握“黄金4分钟”抢救窗口期,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吴昊在实习途中成功救治突发脑溢血患者的义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专业表现获高度评价:“操作流程完全符合《202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是急救教育进校园的成功范例。”
“当时脑海里自动浮现实训课的‘CAB流程’。”吴昊说:“这都是学校平时反复强化的肌肉记忆。”据悉,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包子铺急救”纳入“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校党委将设立“生命守护奖学金”,启动“百千万急救先锋培育工程”(五年内培养百名教师、千名学生、辐射万名群众);推进“急救教育乡村行”,组织师生为基层卫生所培训急救员。数据显示,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3年内获“患者满意度星级护理人员”占比达80%,较试点前提升30%。
在这场生命守护的接力赛中,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以改革创新之笔,书写着新时代护理教育的奋进答卷。
作为教育部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校,近年来,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构建了“理论-实训-实战”三维育人链:课程革命——将《急危重症护理》升级为核心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自救互救》课程;场景拓展——在体育场、食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等区域设置9个智能急救站,配置AED设备与AR操作指引,面向军训新生、全体教工尤其是体育教师、安保人员、辅导员以及中小学累计开展“黄金4分钟”演练近百场;评价创新——与红十字会共建“急救能力认证中心”,将急救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特约通讯员 黄琴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刘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