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果然财经|直面关税挑战,外贸与商超这样联手“出口转内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9:1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佳琪 尹睿 张頔

在全球贸易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出口转内销”正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关键议题。面对个别国家发起的关税冲击波,众多外贸企业亟待转型,寻找新的市场出路。以鲁商集团为代表的商超零售巨头,正利用自身在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外贸企业转型,重塑国内商业环境。

“外拓+内稳”,外贸企业自有破局之道

“向世界输送安全健康的食品”,一进入潍坊盛安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安食品”)的官网,这句口号会赫然出现在眼前。然而,受到关税冲击波的影响,这样的企业愿景难免要在出口量上打折扣了。

作为山东省领先的食品出口加工企业,该公司产品涵盖果蔬罐头、果冻、健康零食等多个品类,出口市场覆盖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美国对华食品类商品持续加征高额关税,对盛安食品在美业务造成了一定冲击。公司对美出口占比原本能达35%-40%,相关关税政策的出台不仅导致部分客户订单中断,也对与核心客户的中长期合作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市场冲击,盛安食品并没有太过惊慌,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破局之道”,构建“外拓+内稳”双循环格局。

盛安食品副总经理王康告诉记者,第一个破局之道,便是在全球多点开花。盛安食品早在2020年便前瞻性地启动全球化多元战略布局,着眼于“去单一市场依赖”的结构调整,提升抗风险能力。当前,公司正迅速推进该战略的纵深实施,持续加大对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稳定成熟市场的深耕力度,优化出口结构与客户体系。与此同时,企业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通过产品适配、渠道拓展、品牌共建等多元举措,加快新市场的落地转化,为全球业务增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个破局之道,则是开启国内市场,打造“出口品质·国民价格”。在继续深耕国际市场的同时,盛安食品依托国家“出口产品转内销”专项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简化准入流程、出口认证快速转换、线上销售渠道建设、物流金融配套服务等一揽子政策红利,加快推进本地化运营进程。

“具体而言,在产品端,公司以多年出口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消费趋势,围绕健康、营养、便捷等关键词,优化配方、丰富规格、升级包装,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组合;在渠道端,构建以电商、直播、商超、新零售为核心的全渠道销售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盛安食品正携手鲁商集团、京东、麦德龙等国内主流流通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联合打造‘出口转内销直通车’,实现从供应链到终端销售的全链路协同,全面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终端触达效率。”王康说。

开启“国货直通车”,商超设立外贸专区

“我们这几天集中走访了多家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目前除美国之外,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包括越南和泰国这些国家的市场都处于收缩状态。”鲁商集团是盛安食品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对接业务的鲁商科技集团一卡通供应链负责人王阳告诉记者,受到近期关税冲击波的影响,这些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被动压缩,要想维续经营,只能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但是这些企业之前的业务重心不在内贸,所以很需要商贸流通领域的支持。

商务部在近期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强调,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将成为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避风港”。为切实推动外贸企业转内销,商务部已组织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进行深入座谈,共同研究打通内销渠道的有效路径。部分商超企业积极响应,迅速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助力其快速进入国内市场。

作为山东省商贸流通领域的领军国企,鲁商集团4月12日发布的《致广大合作伙伴的一封信》推出了多项重点举措:重点支持受国际贸易关税影响的优质国产商品,构建“国货直通车”快速响应通道;开放线上千万级用户平台,为相关商品开辟线上推广专属路径,全方位展现优质国货的产品魅力与品牌价值;特别设立“外贸优品精选专区”,集中陈列受关税冲击的优势国产商品,立体呈现“中国制造”的卓越品质。

在这份信的末尾,还添加了12位鲁商集团各个招商采购条线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方便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及时对接业务。

“这些出口企业目前担忧的问题是如何开拓国内市场。要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首先就需要进行品牌推广,这对外贸企业来说工作量非常大,相当于重新开始打造市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因此我们现在也正在积极向这些企业靠拢,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王阳介绍,在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上的优势,是鲁商集团助力外贸企业的底气所在。

鲁商集团会将这些外贸公司的优质商品纳入供应链体系,提供快速服务,只要待售商品具有货优价廉的属性,那么就有各种量身定制的方式,实现“出口转内销”。

具体来说,通过对商品采购、配送、销售进行标准模块化管理,既能满足线下售卖,又能支持线上销售,既可以统货配送,也可以定制生产。举例而言,与银座超市的线下合作,可以共享供应商模式,银座超市与供应商直接签约;与银座线上直播业务合作、鲁商生活服务平台的合作,则可以采用线上一件代发为主;与大客户的采购合作则可以采用定制包装、产地发货的方式,从产地直接配送。

除了构建快速通道,进口企业的产品还可以先在鲁商集团实行员工内购,让大家了解和熟知这些优秀产品。经内部尝试后,再通过各个渠道更快推向零售端。王阳介绍说,“例如银座,过去新上架的零售商品可能审核程序相对多一些,现在我们在企业内部推广产品后尽量简化手续,让商品快速建档、上架和销售。”

压力与机遇并存,国内商业环境正在重塑

不仅是鲁商集团,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国内零售巨头纷纷亮剑,以实际行动支持外贸企业转内销。京东宣布,未来12个月将投入2000亿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其具体措施包括:派遣专业团队进驻200 个产业带进行驻点直采,砍掉中间商差价;在APP首屏开设“外贸优品”专区,日均曝光量超5 亿次,为外贸商品提供强大的流量支持;免除商家入驻费,并提供一对一运营培训,实现0门槛扶持。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新零售平台盒马则依托新零售基因推出极速入驻服务,为外贸企业打造“爆品孵化器”。将资质审核周期从7 天大幅压缩至24小时。同时,盒马还利用2亿会员数据,与外贸企业联合研发国潮新品,助力产品升级。

永辉超市也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公开信》,提出三大支持措施:为因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的企业提供15天极速上架的绿色通道服务,极大缩短传统零售渠道的入驻周期;对缺乏国内市场认知度的外贸商品给予营销资源倾斜,帮助其建立品牌影响力;与供应链企业共同研发适合国内消费趋势的新品,助力产品升级。

有了商超零售巨头的积极参与,对消费者来说,“国货回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价格方面,同品质商品较进口品牌便宜不少,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优质商品。品类上,盒马“云享会”新增 5000 款出口转内销商品,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服务也得到了升级,京东推出“外贸商品30天无忧退换”,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例如,山东青岛的王女士,原本海淘日本保温杯,如今选择同厂生产的出口内销款,价格便宜了一半;孩子用的欧盟认证安全座椅,也能通过永辉线下体验店直接提货。

在走访外贸公司的过程中,鲁商集团的王阳还有个感受: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出口转内销”可谓压力与机遇并存。有的食品企业在出口时,面对的食品安全标准认证要更高,更倾向于零添加或者添加非常少的模式。这种主打0卡、0脂、0添加的消费观念,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也越来越有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贸转内贸也算是个适当的时机,企业会更积极地开拓国内市场。

无论是外贸公司,还是商超零售,更多的企业正参与到外贸商品的国内销售和相关服务中来,这无疑会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提升国内同类企业内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这次“出口转内销”对国内的整体商业环境来说,正在产生着重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