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庭长王婧践行“如我在诉”实现办案“三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5:32:00    

原标题: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庭长王婧践行“如我在诉”实现办案“三无”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园企业3000多家,就业人员6.3万人,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以下简称旭日法庭)作为设在企业“家门口”的专业化商事法庭,会带来怎样的解纷故事?

  现场走访写下的笔记、审判庭敲响的法槌声、办公室深夜的那盏灯,都记录着旭日法庭庭长王婧的工作痕迹。

  “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审判工作中,王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每一个案件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践行“如我在诉”。进入法院工作15年来,王婧累计承办民商事案件2138件,从源头上化解涉企纠纷400余件,以情理法相结合的审判观念,实现了办理案件无一发回、无一错案、无一信访的“三无”效果。

解读新修订的公司法

  人物简介

  王婧,1987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10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法院旭日人民法庭庭长。先后获评“上饶法院首届十佳青年干警”“全省法院群众工作能手”“全省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探索高效解纷“金点子”

  3月20日,上饶市双创科技城,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人匆匆行走。

  “像我这样什么都不懂的,该怎么办呢?”因开发商涉延期交房,一名当事人匆匆地赶来旭日法庭,表示想退房,但担心拿不回房款。

  “90天后,最好发一个合同解除通知。”从起诉需要哪些材料、保全材料,王婧逐一解答,并重点讲解了消费纠纷的举证要点、维权途径及诉讼流程。

  旭日法庭是全省首家集访、调、诉、执、破于一体的专业化商事法庭。面对每年近1000件涉企案件,为准确把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23年5月,旭日法庭将办公地址迁至园区内,设在企业“家门口”。

  作为庭长,如何团结带领法庭同事让小法庭实现“大作为”,圆满完成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任务,是王婧面临的首要问题。

  王婧的办公桌上有一本记事本,里面记载着密密麻麻的工作内容,从调解安排到裁判文书起草再到日常工作的点滴,无一不被她悉心地记录于这方寸之间。

  遇到侵权类案件,要抓住要点,精准突破;遇到合同违约类案件,引导双方当事人找到利益平衡点;遇到借贷类案件,要耐心释法说理,帮助双方从法律角度明晰案情……

  王婧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调解、开庭、进企业、听诉求,使她累积了颇为深厚的审判经验。

  在王婧的示范带动下,法庭全体干警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工作中,王婧创新推出涉企服务“135”工作法、涉企纠纷“三步走”解纷模式,巧妙运用分案处置方法和全流程要素式审判工作机制,推动辖区案件高效快速办理,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入选全省法院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事例。

  2019年以来,王婧累计承办民商事案件2138件,从源头上化解涉企纠纷400余件,以情理法相结合的审判观念,实现了办理案件无一发回、无一错案、无一信访的“三无”效果,各项质效指标位居全院前列。

  指导企业织牢风险“防护网”

  2024年5月,某能源公司因外地某电力公司未履行光伏组件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义务,向旭日法庭提起诉讼。该案标的1亿多元,由王婧负责审理。

  通过认真阅卷、梳理案情,到某能源公司走访调查,并通过视频方式向某电力公司了解有关情况。王婧发现双方当事人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这次合同履行过程中,原告已经按照约定提供了近50%的产品,被告本应按照约定支付相应货款。但因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被告不愿意按照合同价格付款,原告遂中止供货,合同履行陷入僵局。

  考虑到案件标的较大,双方合作基础较好,若能促成双方调解,继续履行合同,就能收到“双赢”的效果。她向双方释明关于情势变更的法律规定,引导双方结合生产成本、利润率、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调整产品价格,对合同相关条款进行变更。

  双方达成调解意向后,为解除原告的后顾之忧,王婧指导双方到涉企纠纷诉调对接中心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经过3天的不懈努力,王婧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快速化解了该起合同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合同顺利履行完毕,2家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很多企业在经营时,不能提前预见风险。”王婧通过分析大量涉企纠纷发现,企业间的很多矛盾纠纷,根源在于企业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与预防。

  之后,她带领同事积极构建“联企法官+企业服务小组”工作模式,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每月梳理园区企业多发问题和风险点,总结编撰“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月报”,免费向企业发放,深受企业欢迎。

  重点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王婧推动设立“重点企业法官工作站”,分片区分行业对5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提出应对建议,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全力抓好生产经营。

  2024年,上饶经开区企业涉诉纠纷同比下降近20%,工作经验入选全省法院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事例。

  做好群众合法权益“守护人”

  “一边是濒临破产的企业,一边是失去工作的员工,双方争论不休,矛盾一触即发。”上饶经开区诉调中心调解员回忆道。

  2023年7月,辖区某企业因经营困难濒临破产,与300多名员工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无力支付经济补偿金,导致众多员工批量起诉,多次上访。

  面对棘手的案件,王婧细心审查案件里的每一个细节,耐心对双方进行协调疏导。在了解到企业有部分债权可以入账后,她立即引导劳动者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现状做出适当让步,在可实现债权范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诉求,力促劳动者与企业和解。经过5天时间“线上+线下”调解,最终妥善化解了这批涉众型劳动纠纷。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把每个案子都当作第一个案子来办。”多年来,王婧坚持情理法结合,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

  2022年,王婧办理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两兄弟因争夺5年前的拆迁补偿款,反目成仇。王婧敏锐地察觉到,双方矛盾绝不仅仅是7000多元的补偿款。她邀请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干部多次前往村里了解情况、参与调解,发现双方矛盾根源在于赡养母亲等事宜,原告为了斗气、挽回面子,才将兄长诉至法院。

  抓住了问题的根源,王婧耐心做起当事人的普法和思想工作,从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征收补偿款的权利归属,到乡风民约、孝道礼仪,通过情理法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最终两兄弟同意共同赡养母亲,原告也撤回了向兄长索要征地补偿款的起诉。

  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

  2022年,购房者聂某因担心上饶经开区恒某房地产公司“跑路”,在付完17万余元首付款后,并未向银行办理按揭贷款申请手续。

  2023年底,该公司一纸诉状将聂某告上法院,要求赔偿支付违约金8.6万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保全费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消费者不配合其解决商品房合同的备案登记,房屋无法正常销售,就无法返还首付款。但从消费者的角度,因为对企业失去信任,他们也并不想再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资金支付。”王婧表示,虽然解除合同、依法认定违约责任是可以通过判决直接实现的解决方案,但“案结事了”远不是一份判决那么简单。最终,经过与住建部门的通力协作,了解到通过监管企业销售资金保证能够顺利退回钱款,给购房者吃下“定心丸”。

  双方达成协议,被告逐一配合解除商品房的网签备案手续后,向法院申请领取首付款。

  截至目前,旭日法庭受理涉恒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件17件。经调解后,原告撤诉,双方继续履行合同6件,调解解除合同退还首付款7件,总金额为350.87万元,还有4件在调解中。

  诸如此类的案件不胜枚举,一起交通事故,第二天就全额赔偿;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从发生到顺利化解并履行到位仅用两个月;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两名相隔千里的当事人足不出户就恩怨两清……

  如今,王婧依旧保持着对事业的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周军凯 记者刘宇琦)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