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以“数字平台重塑城乡关系”为主题的跨学科学术沙龙在广州举行。
致辞环节,广东省委改革办、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挂职副主任毛永天指出,今年是广东深入实施 “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过往成果离不开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与抖音集团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智库团队深度参与了环南昆山-罗浮山、环万绿湖等区域发展战略,本次沙龙则聚焦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新范式。
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吴志才吴志才围绕“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以抖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为例”做主旨演讲。他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依托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335模式”。
一是三维赋能,通过人才流动、资金流通和文化活化三大路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互动融合,增加城市居民生活丰度、生命长度和精神厚度,实现乡村地区生态惠民、生产富民和文化扶民;
二是三位一体,围绕主体激活、场景再造和链条重塑三大策略,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城乡产业生态系统,打造社交互动场景和电商直播场景,重塑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和价值链;
三是五维联动,以电商、文旅、商家、人才和形象为五大抓手,通过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商家数字化转型、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加强地方品牌宣传推广等举措,助力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
围绕“直播电商创新、乡村多功能价值开发与城乡融合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马九杰指出直播业态正通过双重角色重塑城乡关系。“近年来AI技术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电商模式创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同时,他进一步提到,在治理层面,直播电商价值链核心主体需强化“数字守门人”职责。平台与主播依托算法规则和声誉机制把控质量安全,但长链条销售、经济收益与监督对象重叠易引致“守门失灵”。对此,需构建“人—货—场”全链条治理生态,通过平台规则创新、消费者反馈机制完善及数字素养提升,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形成层级化守门系统,实现城乡要素健康高效流动。
作为抖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项目负责人,马焘分享了抖音助力广东在九大特色产业开展了持续的推广活动,扶持了广东20多个特色产地。他提到,在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实践工作中,通过电商助力行动,商家数量和商品数量均有了大幅增长,文旅助力行动也在不断推进。
“项目启动一年以来,助力1.48万个乡村文旅经营主体累计交易额18亿元。而通过平台运营和创作者的参与,也实现了乡村形象的提升。”马焘表示,抖音通过筛选优秀创作者,为他们提供辅导流量支持,提升了品牌内容的质量。与此同时,抖音平台在产业扶持方面还优先扶持头部商家,以提升乡村电商发展水平。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支持下,华南理工大学以抖音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为实践样本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案例集》核心成果。活动旨在搭建政校企对话平台,深入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要素流动的创新模式。
文丨记者 杭莹
图|受访者提供